平台推荐

  • 竞技宝

    专业主打电竞博弈与体育竞技比赛综合平台,游戏线路稳定,上分火速,出款最快

  • 万博|ManBetX

    英超、西甲知名赞助商,业界最强运动博弈平台

竞技宝官网-新能源巨头全球抢矿,争夺话语权!

过去的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站上了300万辆的高位,一举奠定这个行业的发展根基。

一众电动车企和电池生产商,也超越了金融、地产、互联网大佬,站上了C位。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随着需求的暴增,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料锂等供应短缺,价格飞涨,致使下游的电池供应商和车企非常被动。

此时,像锂金属等一众核心原料矿,就成为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的“硬通货”。产业链上的巨头们,因此掀起了一轮全球抢矿潮。

新能源行业格局未定、多方争霸之时,把控住了上游矿源就等于把握住了生存的命脉,拥有了更多的定价权、话语权。可以说在当下,谁手里的矿多,谁的腰板就更硬,地位就越稳固。

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头部选手来说,在新能源行业刚刚爆发的红利窗口期,这一战他们输不起。

抢矿疯狂

一开年,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也加入了抢矿的行列。

当地时间1月12日,智利矿业部发布公告称,比亚迪公司与本土一家矿业公司获得在该国开采金属锂的配额。比亚迪以最高价6100万美元中标,获得了一份包含 7-9 年的勘探权和 20 年的生产权的合同。另一家智利当地企业以6000万美元的报价同时中标。

意外的是,落槌仅两天,招标突遭智利法院叫停,理由是当地土著认为采矿影响到了环境。虽然当地法院表示招标并未最终取消,不过这也让比亚迪十分郁闷。

比亚迪的这次失利,只是新能源巨头全球抢矿潮的冰山一角。

作为动力电池最核心的元素,无论是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以及固态电池,都离不开锂离子的参与。而在2021年,随着需求的暴增,电池级碳酸锂涨幅超过300%。

即使强如“宁王”,也要受此钳制。曾毓群不得不放出狠话:“如果谁拼命乱涨价,我们会把他们排除在外。”

对上游锂矿的争夺,早已打响。从电池制造商、新能源车企到老牌矿业,各路资本和产业链新兴公司,都对这个领域有所图谋。

动力电池的生产商首先不会放过对锂矿等的占有。目前的行业老大宁德时代自 2018 年来,不断斥巨资入股全球的上游企业股份,持有北美锂业、北美镍业、澳大利亚锂矿企业 Pilbara Minerals 公司等。同时,宁德时代国内锂矿布局也在提速,已投资多家采矿、研发等上游产业公司。

全球装机量排名老二的 LG 新能源,通过采购合同来提前锁定矿产资源。由于巨大的采购量,屯矿使得它拥有了一定的议价权。

1月12日,LG 新能源与Liontown Resource签署了采购 70 万干吨锂精矿的5年初步协议;而去年10 月初,LG 新能源已与巴西锂矿商 Sigma Lithium 签署锂矿承购协议,协议规模为 2023 年 6 万吨锂精矿。

此外,新能源车企因为四成成本都花在电池采购上,原本利润就薄的他们,经不起电池三天两头地涨价。为保证战略资源的供应,部分车企也来参与囤矿压舱了。

今年1月初,特斯拉表示,已经与Talon金属公司签署了镍供应协议,将在6年内购买7.5万吨镍以及钴和铁矿石。

而在2021 年 7 月,特斯拉还曾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旗下的西部镍业签订镍供应合同;同年 10 月,特斯拉与位于新喀里多尼亚的矿业公司普罗尼资源签订采购合同,计划采购约 4.2 万吨镍。

国内市场上,除了比亚迪,其他车企也热衷投资矿。去年12月,广汽资本宣布,将联合上汽集团尚颀资本共同向九岭锂业投资 3 亿元。

电池制造商、汽车公司你追我赶,上游的矿业公司也没有在“抢矿大战”中谦让。

2021 年 7 月,赣锋锂业通过子公司赣锋国际对加拿大千禧锂业发起了要约收购,双方商定将以不超过 3.53 亿加元的价格发起收购。

不过很快在半路遭遇了宁德时代和美洲锂业的两轮截胡,最终美洲锂业以4 亿美元收购价 支付宁德时代 2000 万美元合作终止费,成功“摘桃。让三家“大打出手”的是千禧锂业名下的阿根廷两处盐湖资源。

而多年前,上游企业靠收购锂矿公司发家的例子也有不少。

2012年,天齐锂业收购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锂辉石生产商泰利森,成功“脱非入欧”,在此前后公司将海内外数家锂材料企业纳入版图。在全球 “三卤一矿” 的锂资源供应格局中,天齐锂业就占据了一半,摇身成为一家具有完善产业链的综合性跨国锂业集团。

另一家巨头赣锋锂业,从 2014 年起就开始“买买买”,先后出海在阿根廷、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地购入多处锂矿资源。2019 年 7 月,赣锋锂业入股 Bacanora 公司获得了目前全球最大的锂资源项目之一 Sonora 的部分股权。

如今,锂等关键矿已成为新能源全产业上下游的压舱石,且由于层级之间的钳制比例不小,囤料、囤矿,能让自己不人被轻易左右,把握一定的自主权。

自由之战

抢矿潮的背后,是巨头们谁都不愿意被扼住“命运的咽喉”,转而想自己抢夺话语权、定价权,享有供货、量产的自由。

正如市场感知的,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地产、金融、互联网之后,又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全球战略意义已经凸显,新的造富梦想与神话,正在这个行业中诞生。宁德时代,已经让曾毓群逼近了首富之位。

在消费者层面,电动车已得到了认可。2021年超过300万辆的销量,以及今年预计600万辆的翻倍增长,都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但在快速的增长同时,动力电池的原材料锂、镍、钴等存在巨大供给缺口,经申港证券测算,2022 年碳酸锂的需求将达 54 万吨。而2021 年中国碳酸锂供给量只有约为 22.9 万吨。

受供需错配影响,相较于 2020 年 12 月,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累计涨幅更是达到 260%-310%,等待货源的客户甚至有货即拿不问价。

2021 年 12 月标普发布报告表明,由于锂的使用超过了产量,并耗尽了库存,2022 年将出现锂短缺。

而由于原材料涨价,电池生产商毛利率下滑,又要想办法转嫁成本,电池涨价也成为一种选项,将成本转移到车企身上;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车企,也承受不了。

电池商、车企都受制了;而在另一边,早前手里有矿的公司,傍着一波波被需求推高的行情,日子过得很滋润。赣锋锂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0.4 亿元,同比增长 81.19%;归母净利润 24.73 亿元,同比暴涨 648.24%;仍在亏损中的天齐锂业也逐渐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股价较年初飙升 175%。

由此在当下,锂矿等成了钳制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因素。掌控了矿源,就拥有了定价权,在产业链中就意味着对话语权的掌控。

业内人士调侃,有点类似于科幻电影《沙丘》中的“香料”。可以说,锂矿等矿产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生命源,拿捏住了源头就能较为容易地制衡整条产业链上的波动。

这个道理宁德时代是深深懂得的。毕竟它长期掌握着车企的供货,也推出了强势的押金策略,车企只有每年交给它足够的钱,才能拿到电池。反过来,宁德时代却不想自己受制(锂短缺)。

因此,宁德时也在加紧行动,一方面在全球搜罗锂矿资源买买买,控制原料价;一方面又在国内大力布局矿物加工以及科研产业,为匹配电池生产的上下产业游做准备;同时还投资成立动力电池新制造基地,期望进一步通过扩产降低边际成本。

不过这些努力无法在短期内见效,所以目前“宁王”的电池仍旧严重供不应求。下游的车企对宁德时代的强势也十分不满。不想被卡脖子的车企纷纷突围,囤矿、自己造电池也成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为自己搭建起安全区。

更进一步地,对这些产业链上的巨头或新秀来说,掌握了矿资源的话语权,就是进一步奠定了行业的霸主地位,这是每家公司梦寐以求的。

混战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产业正处于一个多头混战的时代,对锂矿等的争夺,只是新能源巨头们布局未来的一个砝码,并不意味着战局已定。

尽管,三元锂电池、碳酸锂电池是当下市场的主流,宁德时代也借此登上王位,但其他的竞争方案正在酝酿和推进中;万亿“宁王”的地位也已松动,给友商送了一个“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为了打破收锂等原料矿长期受制,宁德时代也另辟蹊径做了许多拓展性的尝试。

2021年7月底,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成为当时的热议话题。作为地球含量更高的同族元素,钠的供应不是问题也就很难炒出高价。

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钠,成为破解当下电池行业被资源束缚的极佳方案。虽然优点不少,但可惜钠离子电池有能量密度的短板。

最近,宁德时代又放出“黑科技”无负极钠电池,相比于传统的钠离子电池,无负极钠金属电池技术可以在一定区间内大幅提升其能量密度,实际有望突破200 Wh/kg。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颠覆传统锂电池行业、改写历史的一个关键进程,意味着未来钠离子电池时代将更快到来。

除了研发新品,宁德时代还做起了服务,大举进军换电市场。这个由蔚来汽车最早在国内新能源浪潮中实施的方案,正在行业内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追捧。

新能源产业发展到目前,也很难说三元锂电池或者碳酸锂电池就是最终的、唯一的动力解决方案。因此,有远见的车企、电池供应商等产业链公司,也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们也都有做很多前瞻性的研发。

其中之一固态锂离子电池,通过将目前锂离子电池内的液体电解质换成固体电解质。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快地充电速度,同时也更加安全、更加可靠、寿命更长。

目前宝马、现代与丰田、日产、本田和松下等公司在合作积极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大众也跟QuantumScape成立合资公司对此展开研究。

上述技术还是没过对金属锂的依赖,不过已经研究团队正设法试图绕开锂元素,尝试使用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和钠电池等各种方法。

此外,国内外对氢燃料动力电池汽车的研发也未止步,最具代表性的无锂储能技术就是由现代、丰田和本田牵头的氢燃料动力电池。然而氢气较高的造价和不菲的加气站成本,阻碍了该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新型技术的探索热情依旧高涨。市场中暗流涌动,新老势力随时会交替。目前只能说争斗进入白热化,而战局还远未固定。

在这样的格局中,即使特斯拉、“宁王”也难言站在了山巅,谁也不能说就笑到了最后,对产业链话语权、行业标准的争夺,将长期持续。

 “资本永不眠”、“不进则退”。没有一家有实力的公司会在关键时刻打盹。而现在,2022年,就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上一篇:7万亿公募组合揭晓,2880名基金经理“举手投票”
下一篇:高瓴刚刚入股,这家颗粒硅龙头一年狂赚50亿元